西城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西城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北京坊精彩亮相,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
吴良镛院士领衔担任总顾问,7位著名建筑师操刀设计,沿街8栋各具特色的单体建筑与街区内众多历史建筑组成标志性的建筑集群,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引进国际时尚品牌和中国当代精品品牌,凝聚艺术核心资源,打造具有当代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实现高品质城市生活体验……1月16日,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东北角的北京坊建筑集群正式落成。与此同时,北京坊建筑集群设计颁牌仪式也隆重举行。

记者了解到,镌刻建筑师的名字、纪录设计与建筑特色的纪念铜牌,将悬挂于建筑师们自己设计的建筑之上,同街区内公共区域树立的建筑集群设计总牌一起,与每一位到访的公众分享北京坊的幕后故事,诠释他们对城市与建筑的解读。在当天的活动中,相关领导也一同为参与北京坊项目的建筑师及街区和景观规划团队代表颁发了同样内容的纪念牌。


北京坊规划团队颁牌仪式 北京坊建筑师颁牌仪式
推进名城保护,落实城市"双修"

西城区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西城辖区内共有历史文化保护区18片,其中15片为1990年北京市首批公布,总面积约1022.98公顷,占北京旧城33片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的50.3%。北京坊所在的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北京历史上延续最长、历史遗存最多、旧城风味最浓、覆盖范围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众多历史建筑,包括不可移动文物64处。此外,这一地区还汇集了45家老字号,拥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北京广安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北京坊项目,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房二条,整体呈现为"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空间格局,总体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该项目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毗邻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著名文化场所,同时区域内也拥有多处历史文化建筑,其中不乏劝业场、谦祥益、盐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建筑。因此,自北京坊规划之初,如何在挖掘历史积淀、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实现这一距天安门最近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同时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区",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项目的首要和基础课题。

北京坊街区夜景 北京坊街区夜景 北京坊街区夜景
"北京坊项目是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核心内容,是西城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住建部关于城市‘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精神的典范之作。随着整个项目的陆续完成,大栅栏将复兴本该有的繁荣景象,成为新老居民、传统与新兴业态相互混合、不断更新、和合共生、跨域共荣的社区,成为首都北京‘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大栅栏北京坊城市更新展 大栅栏北京坊城市更新展
恢复历史风貌,传承文化精神

该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备受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项目规划之初,西城区首创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集群设计之先河,邀请吴良镛院士领衔出任总顾问,按照"和而不同"的原则,在延续大栅栏地区胡同肌理、恢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邀请王世仁、朱小地、吴晨、崔愷、朱文一、边兰春、齐欣等共7位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物保护等方面颇有造诣的建筑师参与了北京坊沿街8栋单体建筑的设计。

历史上,大栅栏地区就是一个先进的、开放融合的区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大栅栏地区众多历史建筑的共同特点。据史料记载,北京坊的核心建筑、始建于1905年北京劝业场曾历经多次重建,现存的劝业场为1923年由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建筑师沈理源先生设计,将西方建筑精髓融入到当时的中国建筑设计中。在劝业场对面的交通银行旧址,则为老一辈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杨延宝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同样完美地将西方古典与中国传统兼收融汇。

遵循大栅栏地区的历史风貌,北京坊整体建筑风格延续民国建筑特色,在恢复了排子胡同等原有的胡同肌理的前提下,依托谦祥益、盐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等文保和历史建筑,特别是以百年劝业场为中心,将7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沿街的8栋单体建筑铺陈展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与现实交相融合的文化韵味。记者在现场看到,8栋建筑各具特色,既与大栅栏地区整体风貌相协调,又体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与便捷。由于在建筑的三层设立了空中漫步体系,8栋建筑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提升了上部建筑的可达性及可逛性,使室外空间转换更加丰富。同时,通过扶梯、直梯以及步行楼梯的组合使用,形成立体式交通体系,而地下4层除了一定的商业设施外,还建设了大容量的车库,解决大栅栏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除了历史风貌的恢复,北京坊项目还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最突出的就是对北京劝业场的保护性修缮。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劝工陈列所",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它便是北京劝业场的前身,意为"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鼎盛时期,这里经营着20多个行业、180多个货摊,配有电影院、剧场、舞厅、台球厅等,吃、穿、用、玩俱全,是近代北京第一幢综合性商业建筑。1975年后,北京劝业场改建为新新服装店等,后由于多种原因,逐渐衰败。2006年,劝业场旧址作为"大栅栏商业建筑"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西城区开始对劝业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