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 知物筑:行胜于言去乡建 | 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德阳)

清华大学 · 知物筑:行胜于言去乡建 | 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德阳) 《知物筑》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清华大学组设计方案 ©清华大学 当德阳的山野农居与建造大赛不期而遇,当国内外22所建筑高校在此"华山论剑","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在四川省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规划区拉开帷幕,现已进入施工建造阶段。清华大学组的方案「知物筑」,在保留旧有建筑记忆的基础上更新房屋结构系统,同时巧妙利用新材料,实现新旧融合。红花绿草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子探寻着乡村建设的可能性,行胜于言为改善乡村居住情况迈着坚定的步伐。 场地 在接到大赛的具体通知之后,清华大学组成员赶赴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规划区进行实地考察。 龙洞村鸟瞰 ©网络 土房景 ©葛思航 荒芜庭院 ©葛思航 夯土墙 ©葛思航
夯土墙裂痕 ©葛思航
木构架 ©葛思航
独具特色的亮瓦 ©葛思航
基地位于德阳市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龙洞村,成都北部新城德阳规划466平方公里的"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希冀打造成为支持德阳绿色、创新、协调发展的新引擎。规划区内拥有五大湖区森林公园、千里水系绿道、万顷花海湿地等众多原始风貌、自然生态。 在与当地的居民、开发商交流过后,队员们开始了初步的讨论设计,并把这当作自己的第一个真正的设计而不是学校的作业来对待。 设计草图 ©葛思航 由于有平时接触不到的要求和环境的限制,队员们也真正感受到了设计的难度和魅力。同时实际的身处乡村环境中,队员们思考得更加深入,在真实的感受到了乡村的氛围和气质之后,方案也逐渐成形。 乡建 "乡村的人居环境条件,例如交通、市政、人流、功能分区等等因素,要比城市脆弱。随着城市化不断地蚕食农村,城中村越来越多,乡村被城市所包围。农民越来越多地失掉了原本用来养活自己的生产资料。另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也很严重。所以,乡村并不是一个可以让建筑师恣意折腾的空间。如何实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筑师不仅仅关注简单的形式问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 "乡建"通俗来说就是在乡村建设新的现代化建筑。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建发展得越来越快。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总是只关注"建"而忘记了"乡",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葛思航
©网络
在乡建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把握住"乡"这一种特质。作为在乡村的建筑,它应该注重于应对乡村的问题。现实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不顾乡村这一特殊因素,生硬地把城市的高楼大厦搬到农村的做法。 农民被赶上了大楼而他们的农具却也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平静而和谐的乡村式生活也被这种生硬的植入扰乱。 同时,在乡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乡村的弊端暴露出来了,但是乡建者却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些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建筑的高、大、上。
文庙新天地步行街街景 ©葛思航 "乡"是故乡。故乡就是承载了人们许多记忆的地方。但是更多的乡建者还是习惯于简单地一切推倒重新再建。这样的开发既不会让回乡者产生共鸣,同时让"乡"处在乡村和城市的夹缝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质。 清华大学组成员这样写道: "我曾有幸参观游览了德阳的文庙及庙街,那里的氛围令我十分感动。环绕历史建筑的现代商业街区,通过对历史元素的引用与现代街道生活的仔细设计,形成一段非常怡人的城市环境——既有现代生活的热闹,又能引人遐思,回忆起青砖碧瓦,城市营造如此,乡村建设莫不亦然。如何既保留、发展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又使其功能上满足现代的生活、工作需求,这是在中国广袤而丰富的乡村中进行建筑实践所要一直追问的课题。" 方案
©清华大学 如何因地制宜地将建成环境作为设计的先决条件与有机要素,赋予乡土材料以新的表现形式,以此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文化的居留环境,是乡村建设在现代文化中树立自己自身文化品质、延续乡土基因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这次设计最关切的议题。 ©清华大学 首先保留夯土墙作为承重与围护结构。通过现代钢+木结构抬高屋面,一方面加强老屋的结构安全性,另一方面获得了二层空间,并通过垂直方向上的流线与夯土墙后的山坡形成良好的空间互动。 同时又保留原有建筑的总体轮廓,让建筑的记录功能得以保留。将后建的厢房替换为更为轻盈透明的玻璃与木的立面,新旧交融,在对比中突出发展、突出进步。 ©清华大学 在夯土墙之上,我们将玻璃与当地竹材料结合起来,利用竹子排布的疏密调节进入玻璃的光线亮度,获得最舒适的室内光环境,同时竹子直接接在夯土墙上产生了竹生于土的意境,产生了浓浓的田园意味。 同时我们注意到四川民居中亮瓦的处理。我们在室内公共流线部分的屋顶也采用了亮瓦,利用光线来引导流线,以及营造民宿中的公共活动空间。 ©清华大学 参赛队伍 清华大学 带队老师 朱 宁 设计导师 宋晔皓 参赛学生 葛思航 金碧如 郭 倩 陈泓宇 于乐宁 代福博 张瑞珈 寸兴然 供稿丨清华大学 编辑丨LSY 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德阳市人民政府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CBC建筑中心 承办单位 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管理委员会 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协办媒体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支持单位 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安吉江南竹子研究设计中心 天津市康达膜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科巨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威海立达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量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瑞斯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格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泽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摩奇有限公司 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 参赛高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
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规划面积466平方公里,从"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的城市总体定位出发,以生态和健康产业为主导,力图打造宜居、低碳、高效的生活生产空间。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古蜀之源、重装之都"-德阳市,属于四川最发达的成德绵经济带核心区域。毗邻德阳中心城区,对外交通便捷,距离成都市区、绵阳市区仅1小时车程,与全市各县(市区)之间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 生态良好,人文独特。地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交汇处,拥有众多秀美自然景观,正在规划建设五大湖区森林公园、千里水系绿道、万顷花海湿地等生态景观,必将成为九寨沟-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规划范围内儒家文化氛围浓郁,三国遗踪遍布境内,宗教文化传承久远。 规划引领,创新超越。围绕"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的城市总体定位,规划编制中全面融入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生产空间低碳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产、城、景、人"和谐共融的美丽中国示范区。 机遇众多,潜力无限。德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建设健康谷,将从财政金融、土地保障、产业扶持、队伍建设等全方面给予支持,多层面、全方位优势政策的叠加,将不断激发健康谷发展潜能。 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产业园区 官方公众号 参赛队伍
清华大学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清华大学设置的19个学院之一,其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后于1988年成立学院,至今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累计有5,000余名毕业生完成学业,成为活跃在国内外建筑前沿领域的专业帅才。按照学科思想的演变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以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先生提倡的建筑"体形环境论"为特色,后三十年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的 "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建筑教育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始终引领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 设计导师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北京清城华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可持续建筑构造设计、乡土建筑现代化和现代建筑地方化——中国的本土实践等。 带队老师 朱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主要从事既有住宅建筑的装配化改造设计与技术研究 小组成员 葛思航(学生领队) 金碧如 郭倩 陈泓宇 于乐宁 代福博 张瑞珈 寸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