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新故乡:设计之于特色小镇主题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再造新故乡:设计之于特色小镇主题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再造新故乡:设计之于特色小镇”主题研讨会于2017年6月9日下午在深圳圆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未来乡村研究中心、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

“特色小镇”可谓是时下第一大热词,并被社会各界视为新型城镇化的下一个“风口”。尤其在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各方力量都在积极地抢占这个风口。如何打造特色小镇,大多数人尚处于摸索阶段。“小镇热”的背后也并非全是盛景,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突显。

本次研讨会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副主编杨纯红担任主持人,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赵晓东担任学术研讨环节的主持人,与政府领导和开发投资者、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实践者共聚一堂,以“特色小镇”为核心,从政府政策、产业定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角度,对时下大热的“特色小镇”的话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研讨会实况

从问题到实践,全视角解读话题


研讨嘉宾:从左至右

美国HHL Group. 赫林 董事黄常山
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创董事,文化、旅游小镇设计专家侯其明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副主编杨纯红

问题探寻

美国HHL Group. 赫林 董事黄常山根据这些年在中国进行特色小镇实践的经历与体会,以及课题组的研究,针对“特色小镇”议题提出了6个关键性问题,并分享了对问题的思考。

1.如何确定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

在产业定位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市场需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原料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竞争优势、产业链优势、资金优势、政策优势等条件。

2.特色小镇规划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

所谓的打造特色小镇文化,每个人的方法和措施都不太一样,关键在于对文化的理解有所不同。在研究一个小镇区域文化时,不能仅仅是关注物理形态,真正的地域文化的核心是要提炼出地域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抽象的东西,反过来通过物质形态体现出来,而不是简单的找符号贴在设计上。

通过三脉络,六途径挖掘地域文化,三途径分别指地脉、文脉、人脉,六途径包括地名、历史、名人、民俗、宗教、地域精神。

3.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小镇一定要有人群服务,不能只关注建筑形态等。如果没有足以吸引人住的地方,不能产生消费,最后只能是一个空城。

第二要考虑人口规模,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支撑。同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第三,吸引附近农民就地城市化,因此在进行规划时,要满足游客和当地百姓双方的需求,并控制好尺度方面的问题。

4.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小镇有怎样的困难与挑战?

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点:人均GDP、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很低,消费理念和意识落后,市场的成熟度和需求比较低。对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行为,因为本地的消费不足以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所以需要依靠外来人流,但如果基础设施条件差,就难以吸引其前来。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企业而言前期的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也使得特色小镇建设在落后地区难以真正落户。

综上,以自然、人文等环境优势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并合理规划政府与企业投资时序与比例,为特色小镇项目落地提供更多可能。

5.特色小镇规划和传统的城市规划有哪些不同?

在规划内容上,特色小镇规划强调多规合一,包括产业策划、融资策划、运营策划、文旅策划、环境规划、空间设计等方面;在规划方法上,特色小镇规划强调策划规划结合、市场导向、产业为先、注重实施、结合运营、考虑融资模式等等;在决策主体上,通常企业为投资主体,政府角色发生转换,由主导方变成引导方。在规划依据上,特色小镇规划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而非规划指标。

总的来说,特色小镇规划体现产业文化、生态、机制、旅游,形象、服务这七大特点。

基于此,黄常山先生提出了“六定式”的工作程序。


6.特色小镇规划对规划师有哪些要求?

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加强自身学习,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市场导向意识,反对唯指标是大;了解资本运作与融资策略对规划的影响;注重规划实施落地策略;提前考虑运营管理模式;策划与规划设计相结合。

同时,黄常山先生提出了在西方土地策划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行理论”,展示了政策,资金,市场,理念,土地相互作用产生的关联。


案例解读——“黎阳in巷”

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创董事,文化、旅游小镇设计专家侯其明以”黎阳in巷”项目为示例,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