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城,衲田 | 以人为本,设计宿迁
那山,那水,那城,衲田 | 以人为本,设计宿迁
城市是彰显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宜人的生态环境,有趣的公共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由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宿迁市规划局、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将以江苏宿迁为底图,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公共空间营造方案,为未来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提供思想与策略。
房庆忠 江苏省宿迁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7年4月18日,江苏省宿迁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庆忠出席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为宿迁而设计’学术论坛暨‘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新闻发布会”,并做客《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从地理与人文两个方面浅谈主办方对于“为宿迁而设计”的期望与理解。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衲田”是宿迁市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八大景”之一,三台山原是国有林场,名为嶂山林场,起初仅有一些原始的、粗犷的自然风光。后来请土人设计院参与规划设计,但在长达几个月的交流中,我们对照“最美的生态、永远的时尚”设计定位,经过多轮讨论始终感觉方案没有达到要求。最终经过反复的思想碰撞,萌发以百衲衣为原型,为其命名“衲田”的设计灵感。取“缀衲百花色,披就福田衣”之意,“衲”为“缝补,补缀”之意,“田”即为花田。
“衲田”的设计,是从宿迁种植模式入手,汲取南方优雅秀丽、北方粗犷雄浑的田相,通过道路、水系的缝合以及色块的拼搭和渗透,设计了缀以各色花卉美景、兼具生产功能的花田景观。
围绕建设“生态宿迁”的目标,宿迁着力打造“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已经成为宿迁最宝贵的城市资源以及最大的特色,而“衲田”也成为宿迁的一个标签。
宿迁的核心竞争力
UED:在城市化2.0阶段,宿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应如何以设计的力量挖掘其自身潜力、形成文化内核、逐步建立起城市发展中专业化竞争的新格局?
房庆忠:我认为,在城市化2.0阶段,生态资源将是宿迁最大的特色及核心竞争力。基于宿迁城市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特征,我们有两个基本的判断:一、宿迁目前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二、宿迁处于城市发展的关键期。
宿迁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说宿迁古老,是因为宿迁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说宿迁年轻,是因为宿迁是1996年新成立的地级市。宿迁市的自然禀赋优良,水域加林木覆盖率达市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苏北水乡城市。
项王故居
衲田花海
宿迁市通过20年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相比中国的其他城市,宿迁的发展是要更快一些的。未来的十二三年对于宿迁的城市化程度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完善、内涵提升、特色打造,至2030年宿迁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化进程也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所谓城市2.0时代,是遵循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我们的城市。同时,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对宿迁提出,要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将宿迁建设成为江苏省的生态大公园。
宿迁市目前已建成古黄河风光带、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环骆马湖生态廊道等一系列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和建设中运河风光带、环城生态廊道、中心城区清风廊道等项目,大力提升宿迁市环境景观的特色以及环境的承载力。
骆马湖|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衲田花海)| 古黄河风光带
目前规划的八个特色产业园区、六个特色城市街区以及八个经济生态示范镇项目,都体现出宿迁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对竞赛的期待
UED:作为本次竞赛的发起者,您的初衷是什么?对竞赛有怎样的期待?
房庆忠:“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是由宿迁市政府主办,宿迁市规划局与《城市·环境·设计》(UED)联合承办,今天的发布会也吸引了很多专家和规划设计界的专业人士前来参加,我相信这将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竞赛活动。
对于“衲田杯”的初衷与期待,我认为主要分为四个层面:
广泛的参与,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规划设计团队和资源能够来到宿迁,参与宿迁的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
优秀的作品,“衲田”就是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做出的创造,希望广大的参与者也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创意的作品;
品牌的创造,“衲田”已经成为花海的品牌,我也希望“衲田杯”能够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界赛事的品牌,同时“宿迁”也能够通过持续的城市设计与建设,成为城市化2.0的品牌;
持续的效应,“衲田杯”今年是第一届,我们将持续的办下去,宿迁的城市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过程,希望宿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提高发展的品味和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规划设计界的优秀设计师来了解宿迁,参与宿迁的建设,同时对于优秀的参赛作品,也将积极推动作品的落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