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田杯 | 孙一民:城市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衲田杯 | 孙一民:城市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编者按:本文由孙一民先生于2017年4月18日在“为宿迁而设计”学术论坛暨“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发布会发表的演讲整理所得。

由大规模的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无疑将对中国城市空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更加理性、更加深刻和清晰地认识城市设计并指导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建设更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一民先生以建筑师的角度着眼于城市设计工作,从实际案例出发,展示了从建筑到规划、从设计到管理的创新思路。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日本京都

近些年,城市设计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愈加频繁,中国的城市在没有建筑师、规划师等职业分界的时候,创造了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向来都是千城一面的,但那时的人们从未感受到所谓的“千城一面”。从日本京都的图纸可以看出,我们的“千城一面”甚至输出到了东亚。


当年的家,不论是“大家”还是“小家”,设计与规划都是以一种营建的综合概念来实现的,很难具体把他们划分开来。而如今,在强有力的规划体系、自信的管理制度和积淀已久的设计教育之下,我们对城市好像越来越不满意。城市的现实告诉我们:城市并不代表必然的美好,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弊端与挑战。

去年一场以“让广州更有趣”为主题的活动中讲到:我们在珠江新城上班,在番禺居住,在越秀接送子女上下课,在荔湾品味广州味道。这段话写出了身在大城市的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并不浪漫,而是引人思考:为什么我们疲于奔命?本质的问题,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存在。在当年以平面为展开的都市基础上,到以垂直发展的过程中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这也是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至今所面临的各种各样问题的本源。

孙文西路步行街
近代南方地区优秀的城市设计都是在很短暂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阶段出现。以南方城市为例,从广州乃至任何一个珠三角的小城市,都可以看到遍布的骑楼街。这个集成代表了尊重气候,同时也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中山市在九十年代末,对孙文西路进行了施工改造,孙文西路作为旧城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其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这条路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旧城改造。

现代城市规划带来的功能分区等理念看似合理,但也让所有问题集中体现。我们所关注的城市的未来,几乎注定是忧心忡忡的结果。对于城市而言单有规划是不够的,原有的规划体系中所谓的“规划”不足以将城市未来导向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现代生活需要的是细心的经营与建设,即城市设计:精细化的设计与营建。优秀的城市设计可以管控城市风貌,并适应未来城市管理的变化。城市营建需要从“粗放”走向“精明”,走“精明设计”的途径。

琶洲岛位于海珠区东北部,四面环水,北为珠江,南为黄埔涌。琶洲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共同组成华南金核,是广州最具活力、动力和美丽的经济引擎,将带动其他功能区快速发展,引领广州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

琶洲A区位于琶洲岛西端,西距广州新中轴约800米,用地面积为210公顷。此地块在2008年已经做了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随后在方案基础之上进行了多轮修改,直到2014年完成了控规。在功能分区上划分为四大功能区:文化商贸区、电商总部区、总部核心区、综合配套区。

琶洲A区的定位为总部商贸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办公、文化娱乐、酒店购物等。其规模根据市政府的发展要求历经多次提高,总体布局以及空间效果根据发展定位不断地优化提升。

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总体控制要求其具有滨水特色,需控制视廊、高度分区,构建出有聚有开的城市空间;具有地标形象,营造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同时具有国际风格,以新材料、新技术打造低碳节能的绿色建筑示范区。

在原有规划结果的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梳理。将该区域功能定位为集约节约用地,意在打造广州紧凑型新CBD,打造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总部商贸区。

· 加大市政公建设施密度


优化前后对比图
打造与地区相适应的小尺度街区网络,提高道路通达性,体现了集约化交通特征。优化后地块细分为80X120m,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由此细化路网,增加地区交通疏散能力。新增南北向地铁,增强珠江两岸连通能力;区域方面增加地区环状有轨电车线路,提高轨道覆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