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我做,最好的生活 | 为宿迁而设计
你想,我做,最好的生活 | 为宿迁而设计
2017年4月18日,由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宿迁市规划局、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为宿迁而设计”学术论坛暨“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发布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成功召开。论坛上,江苏省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先生发表了精彩演讲。

王天琦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
https://v.qq.com/x/page/g0399f1tvma.html
(视频时长3:50,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生活在北京的人说,四月的北京是最美的,而四月的宿迁也是最美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盛赞宿迁“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城市的美,不仅仅局限于图片之中,更存在于城市体验之中。
近年来宿迁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等。在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宿迁获得第二名,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初次接触宿迁,总是会给人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源于宿迁城市的设计。
近年来宿迁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等。在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宿迁获得第二名,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初次接触宿迁,总是会给人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源于宿迁城市的设计。

“衲田”是宿迁市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八大景”之一,三台山原是国有林场,名为嶂山林场,起初仅有一些原始的、粗犷的自然风光。后来请土人设计院参与规划设计,但在长达几个月的交流中一直没有好的思路,越发茫然。而偶然一次看地图时萌发以百衲衣为原型,为其命名“衲田”的设计灵感。和设计师沟通后,他们很快交付出了如今所呈现的“衲田”花海。
“衲田”在设计理念上,取自“缀衲百花色,披就福田衣”,“衲”为“缝补,补缀”之意,“田”即为花。“衲田”的设计,是从宿迁种植模式入手,汲取南方优雅秀丽、北方粗犷雄浑的田相,通过道路、水系的缝合以及色块的拼搭和渗透,设计了缀以各色花卉美景、兼具生产功能的花田景观。

从概念上看,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规划空间的优化和完善,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系统化的控制和引导,把规划对城市的设想直观地呈现出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形态与人文活动框架。
正如此次竞赛的主题——“你想,我做,最好的生活”。其包含了三层含义与价值。一,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是希望通过设计师之手来实现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的需求。二,设计从业者诸多暂且只能停留于纸面的想法,可由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我”提供落地实践的机会。三,由城市中的居民作“你”——提出想法,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作“我”——共同参与,一齐构建最好的生活。期盼通过此次竞赛,找寻其最大交集,使得这三层价值达到一个完整的统一。
· 城市问题
对于城市设计,可以有许多不同层面理解,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我们深知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谋划和系统的设计。当下国内城市在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何正确审视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是此次探讨的重要内容。
实用性欠缺
城市设计应当通过建设的实效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城市设施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标志性和普惠性的结合。过度重视空间形体、街道景观等表象性研究,重感官设计、轻功能考量的城市设计,往往追求不切实际的“宏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导致设计效果与群众需求不一致。例如以公园理念做道路绿化,脱离了人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观赏性,使得设计成为了空摆设。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规委会审图时,外观、色彩等没问题就通过了。但建好之后再看,却无比痛心。譬如一个城市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室,面积仅400多平米,中间有4根体量较大的立柱,为使用者带来很大麻烦。有人认为是结构设计导致,其实不尽然,而是从设计之初就有问题。

宿迁已经叫停的一层架空建筑,本是学习新加坡组屋的经验,但一层架空组屋是顺应新加坡当地气候与风俗习惯的。在四季分明的宿迁市,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架空层都无法使用,造成了极大的空间浪费。
再如许多博物馆、美术馆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导致室内空间不足,无法满足一些大幅书画作品的陈列需求。又如用公园化的理念来设计道路绿化,绿化再好,对于市民来说也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简单模仿
城市设计应当是顺应城市自然肌理,结合民族风格、地域特征和时代精神凝炼城市的个性特色,并充分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应该是一种创新创造,而非简单复制。
城市的地理风貌是城市特色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彰显出不同的个性。而不假思索的模仿、复制,会导致城市的个性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
集装箱设计流行后,全国各地都在使用集装箱的手法做设计。在一个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城市,设计集装箱是可行的,但工业并不发达的城市,就显得过于生硬。设计应当立足实际,考虑在地性。我在徐州贾汪任职时,设计了“十里花溪”,将一个农业灌溉渠做成了景观。再到睢宁任职时,又与土人设计院合作设计了一个过街天桥。

其紧扣“水”这一主题,以我提出的“水袖”为核心创意点,设计模拟了水袖舞动过程中的流畅柔美,展现了如行云流水般的艺术之美,表达了一种欢快喜悦的灵动之美。仅几年之后,多个城市出现了相似的建筑,虽建设式样与水袖天桥相似,但在风韵上却相差甚远。
此次“衲田杯”设计竞赛中也需要桥梁的设计,在此向参赛者提出创意——“行云流水”,从飞机上看云卷云舒或以延时摄影观察水流,按行云流水之意来设计更为精美的桥,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纸上作业
城市设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