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竹建筑•竹生活高峰论坛”在无锡大剧院圆满落幕

第一届“竹建筑•竹生活高峰论坛”在无锡大剧院圆满落幕

11月29-30日,第一届“竹建筑•竹生活高峰论坛”在无锡大剧院成功举办。活动迎来了600余位研究竹材方向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高校学者、竹产业及竹材技术专家,通过跨行业的产业论坛,促进了相关领域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发了行业关注。论坛同期还举办了“UED建筑品谈:无锡大剧院”及“CBC Talk:佩卡•萨米宁 对话 方海”。

本次活动由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和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竹藤中心和中国竹产业协会竹材利用专业委员会支持。《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China Building Centre)主任彭礼孝先生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同时,作为项目甲方代表的无锡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无锡大剧院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范春雨先生和项目材料企业领导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先生分别就竹材的应用、项目的落成发表了致辞。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China Building Centre)主任彭礼孝

无锡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无锡大剧院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范春雨

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
论坛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竹技术专家张齐生先生,芬兰知名建筑师、无锡大剧院主创设计师佩卡•萨米宁先生,曾参与何陋轩设计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黄一如教授等国内外知名竹专家从竹技术、竹结构、竹建筑设计、竹室内设计等角度解读这种具有东方气质的材料。
[UED建筑品谈:无锡大剧院]
11月29日下午,“UED建筑品谈:无锡大剧院”正式开始,由竹质墙面围合的无锡大剧院小剧场座无虚席。无锡大剧院主创设计师佩卡•萨米宁先生以“寻找无锡大剧院中的形式与材料”为题,详细介绍了无锡大剧院的设计理念。萨米宁先生偏爱自然材料,认为自然形式中所包含的结构形式不但非常优美,还能带来非常多的灵感,无锡大剧院的最初灵感就是来源于他工作室花园中的植物。而在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研究的事情除了钢翅膀,就是竹子的运用。整个项目从地面到墙面,从座椅到门把手,从面的尺寸到力学曲线的结合,无一不流露出萨米宁先生对这个项目的精心设计与材料应用上的创新。随后萨米宁先生带领现场嘉宾和观众参观无锡大剧院并进行讲解,并在参观结束后,展开了两场关于“竹”的研讨会。
佩卡•萨米宁介绍无锡大剧院的设计理念
佩卡•萨米宁先生带领参观讲解
第一场关于“形式与材料”的研讨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建筑师,器空间建筑工作室(第七建筑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曹晓昕先生担任主持。研讨嘉宾周鉴部长、刘恩芳院长、林海董事长、方海教授、苏昶副主任围绕项目的团队合作、材料运用、施工技术、提升空间等进行了讨论,最后几位嘉宾分别用一句话形容了未来竹建筑的状态——周鉴“无锡大剧院在竹材上面是世界上的创举,我相信未来竹材的应用会做得更好,会超越这里”。刘恩芳:“让竹材料使我们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也希望为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工厂越做越好”。林海:“绿色可持续的视野一定有未来,设计师一定是我的好朋友”。方海:“竹子这种材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物质双重象征,未来会给跨界设计带来无穷的灵感”。苏昶:“希望竹建筑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把对传统的审美观念,包括对自然的认知带回到整个建筑界”。

左至右:曹晓昕 周鉴 刘恩芳 林海 方海 苏昶
第二场关于“空间与构造”的研讨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建筑师曾群教授担任主持。研讨嘉宾李保峰院长、崔岩老师、陈浩如教授、王刚老师围绕竹材的本源特点、创新应用、可持续发展、实用性、文化象征、工业化,以及传统材料的现代化应用和创新构建等进行了讨论。王刚:“在后工业化时代里,信息化时代里,我们同样能找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神上追求”。陈浩如:“两年以前我们开始做竹子家居的时候还没有发现这么多同行,希望这能形成一种思潮,形成一股力量,我们从竹开始,以材料本身作为一个思想点出发”。李保峰:“从生态建筑的角度,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使用包括竹在内的可再生、可生长材料。从建筑师的角度,我呼吁当代基于竹特征的建构性表达”。崔岩:“建筑师最高境界是做空间,空间里面有很多元素,材料作为重要元素之一,竹材料又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它的前景很大,它能使做空间的人更好的回归建筑性”。

左至右:曾群 崔岩 李保峰 陈浩如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