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 76期《何镜堂:建筑人生》专辑新刊发布会暨UED大师讲堂成功举办

UED 76期《何镜堂:建筑人生》专辑新刊发布会

暨UED大师讲堂成功举办

2013年10月31日(周四)晚19:00,《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第76期著名建筑师何镜堂专辑新刊发布会——《何镜堂:建筑人生》在CBC(China Building Centre)隆重举行。何镜堂院士还为我们带来了题目名为"我的建筑人生"的主题演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镜堂

本次新刊发布会暨UED大师讲堂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办,CBC协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CBC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先生主持了本次活动,他首先对到场嘉宾进行了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魏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所主持人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四位院士以及其他知名建筑师的参加让此次活动更加的隆重而严肃。随后,彭礼孝先生介绍了何镜堂院士在的获得的荣誉,以及他的"两观三性"理论、"产、学、研"教学模式,从而带领华南理工设计团队屡创佳绩。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CBC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彭礼孝

现场嘉宾

何镜堂院士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建筑历程,作为文化大革命前华南理工大学唯一一名研究生,直到改革开放,他展开他热爱的建筑人生。此次讲座围绕着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选择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条这是一条设计与研究、建筑创作与建筑教学相结合的道路。2. 建设和谐的创新团队。有正确的设计理念;不怕失败,敢于竞争和创新;要有好的创作思维方法,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关键创新点;要有和谐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3. 建构"两观三性"论。建筑创作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4. 建筑思维与建筑师素养。建筑师既要有数学家一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艺术家一样的形象思维能力。5. 近期建筑创作实践。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项目。

最后,何镜堂院士表示对到场的嘉宾表示感谢,并感谢UED杂志社组织此次活动。何院士希望能与中国建筑界内人士共同努力,缔造中国建筑的明天。共同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努力奋斗。何院士精彩的讲座及散发的人格魅力,使现场的每位观众都为之钦佩。

在下面的提问环节,彭礼孝先生、程泰宁院士、周愷先生分别请教何镜堂院士关于建筑设计理念、团队建设和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三个问题,何镜堂院士都对其一一作了精辟的解答。随后是现场观众提问环节。讲座结束,全场对何镜堂院士的精彩演讲致以最热烈的掌声,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老院士耐心创作、辛勤工作的尊敬。

接下来进入新刊发布会环节,邀请柴裴义、黄星元、朱小地、梅洪元和俞孔坚先生,就何镜堂院士的创作理论,为人处事谈谈自己的看法,描绘一下他们眼中的何院士。

柴裴义:华南理工设计团队有一个特点,即"产学研"相结合,一所大学的建筑设计院,有大批的学生和研究生作为他们设计的后盾,这一点无论是股份制企业还是国企都很难做到。何院士做工程实践设计的同时也做很多建筑理论研究,这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他是我们国家建筑界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柴裴义

黄星元:在建筑创作中,何院士能够成功,是由于何院士能够抓住机遇,何院士视建筑设计为一个有趣的、快乐的、令人兴奋的职业,他的一生都在勤奋、执着、努力地工作,奋斗一生、学习一生,这是值得大家共同学习的。

全国建设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黄星元

梅洪元:何院士的作品独具匠心,具有创新精神,是中国建筑界的宝贵财富。何院士的"两观三性"的思想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何院士和他的团队不断努力,创造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果实和优秀的建筑创作作品。何院士对中国的教育贡献非凡,他一直在教育界提携新人的培养模式,被教育界所称颂。另外,何院士对建筑创作的激情,以及他身上散发出的巨大人格魅力,成为我们业界的一面旗帜,值得大家终身学习。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梅洪元

朱小地:何院士从45岁才开始建筑创作,正是这种后积勃发的力量,以及把对一个职业的追求当成自身一生的追求,这种精神很令人钦佩。建筑行业的前辈给我们做了榜样,带动我们行业后来不断的追求。中国建筑师有非常独特的、难能可贵的优势,这也促成了我们行业新人辈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