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态度"建筑作品展暨论坛[现场直播]


时间:2011年12月23日 上午
地点:鲁迅美术学院教学楼3楼报告厅
主题:东北的态度 建筑作品展暨论坛
主持人: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UED直播间:]


"东北的态度"建筑作品展暨论坛直播中,本站将在近期将内容进一步整理并作报道,敬请关注。
(2011-12-23 09:00:00)


[主持人: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建筑师及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东北的态度建筑学术论坛现在开始,我是本次"东北的态度"展览的策展人,《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彭礼孝。我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辽宁省勘察设计协会以及承办方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今天到场的嘉宾、领导以及媒体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周畅先生;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先生;日本建筑师协会北陆支部秘书长清水纯先生。颐神养建筑大学检录科学研究院地域性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陈国涛先生;鲁迅美术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教授田奎玉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克成先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一民先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昆先生;《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社长宋纯智先生;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伶伶先生;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玲女士;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总书记、副教授王时原先生;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赵伟先生;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郭卫兵先生;青岛腾远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广俊先生;大连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林海先生;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良先生;大连先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勇先生;沈阳都市建筑设计公司总经理张立峰先生;吉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焦洪军先生;大连都市发展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白万明先生;北京都市元素国际设计建筑公司总裁首席建筑师王刚先生;沈阳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冰峰先生;株式会社金泽建筑企划大连事务所所长于龙先生;《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女士。



还有就是三位参展建筑师: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晔先生;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岩先生;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康慨先生。


嘉宾介绍到此为止。本次活动支持媒体有辽宁卫视、《辽宁晚报》、《沈阳晚报》、《中国建设报》、《建筑学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另外,我们还有许多辽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长、知名建筑师,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到场的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们有请深圳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2011-12-23 09:10:17)


[孟建民:]



尊敬的各位嘉宾与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论坛,看到了杨晔、崔岩和康慨的作品展,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地域性对建筑的重要作用。通过三位建筑师,也了解到了东北建筑师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态度。虽然受到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创作,并为东北建设做出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国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快速地吸收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同时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承担起这一重任。三位建筑师的本土创作,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社会、民生、环境、文化、地域性等方面的关注与思考,虽然他们三位对建筑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在生产创作的同时,实践了自己的建筑理想,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生活状态下,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去创作,用一双眼睛去观察、去创新,实在很难得。


东北这片黑土地的热情,低调又不失豪放的特性为他们延续,并带领一批优秀的建筑师不断向前。我很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让建筑走向民众、走入社会。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1-12-23 09:15:47)


[主持人:]


感谢孟大师热情洋溢的致辞,也希望孟大师对我们东北的建筑师多做指导,让我们东北能够出现很多很多的全国建筑师。下面我们有请西安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克成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2011-12-23 09:17:24)


[刘克成:]



首先,我要向三位我尊敬的同行,杨晔、崔岩、康慨表示祝贺,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在东北能够这样长时间的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值得我们所有建筑人向你们致敬。我认识他们,其实两个人都是在超过20年以上的时间,康慨是在西安的时候我长他三届,他是83级的,我是80级的,在学校他就是以活跃著称,在东楼的楼道里,康慨的声音总是很慷慨,到处都能听得见。毕业之后,在东北部时飘出点声音出来,在近若干年,这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大了,我也看到康慨的头发也变得有些花白了,脸上的皱褶也更多了,这也表明一个建筑师开始变得成熟了。国际上在建筑界有一个惯例,说建筑师50岁才起步,他快成熟了、快起步了,这个起步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认识杨晔,应该说接触最多的时间是在1980年,我们共同的最艰难的那一年,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不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来,要上街还是继续搞我们的竞赛,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个血一会儿热上来、一会儿冷下去,老是处在这种跌宕起伏的状态,我印象很深,杨晔是那一年毕业设计组参加UA大学竞赛的组长,大家就是在这样忽冷忽热的心情中间,一直磨到6月,把他的设计交上去了,其实交出设计的时候,心情一点不好,我相信1989年的时候,没有谁的心情会好,但是真的所有的事情都掉到冰点的时候,来年传来消息,他们得了那一年的UA的第一名的奖项。自杨晔毕业以后的第二年,好像很长时间都了无音信,近几年我们在各个场合频繁的见面,而且去年我们在苏州的时候还看到了杨晔写的字,我想可能“东北的态度”这几个字就像是杨晔的手笔,一个毕业了20年,还能够继续写字、画画,就像我们在他的展览上到这么多草图,在兼顾着行政院长的状态下,还能够比较高密度的创作,我觉得真的了不起。崔岩,我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当我看到你的作品的时候,就像我前面谈到的,我是打心眼里很喜欢、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