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电影小镇橙园展示区

《镜头下的空间导演》
——时光凝固 时间不止

1895年的巴黎卡普辛大街,是电影时代开启的时空节点。时间如一个移动长镜头,放映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线性叙事,经典片段在缓缓平移中存留脑海,未知答案在埋下伏线后等待揭晓。电影和时间一样,充满魔力。

总体平面布局

此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总体占地面积高达2000亩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当地地产巨头建业地产和影视巨头华谊兄弟的联袂合作打造的文化特色项目,从而带动区域发展与文化建设。

概念过程图

设计理念:

设计师对该展示区公共空间的创作定位于"电影"主题,通过时间的符号语言在镜头下串联整个空间,营造故事化的场景体验,创造具有人文意义的IP场景。从宏观角度解析电影发展史,以极具代表意义的三大电影发展节奏:过往的经典——当代的火热——未来的展望,形成人与空间的共鸣。从微观的视角探索人与电影的内在精神联系。

实景图

默剧大师卓别林说过:"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只有时间,才能证明经典。

缓入《无声的礼赞》,通过黄金时代的"放映机"元素,将胶带以抽象的形体表现。啪嗒一声,老式电影放映机的射灯一开,建筑立面上立刻映出一块黄色的光晕。这样的场景,似乎很遥远,又近在迟尺。延续经典符号,电影胶卷经过转译,契合空间的氛围,打造人文雅韵精魄。夜间,边线镶嵌的LED灯带亮起,胶卷又化作流动的光景,催人梦回过往。

时光倒转,沉淀的声音,好似留声机传来娓娓音律。《青春留声机》2个艺术装置贯通,实现人流的多变,视觉的交错。轻轻转动留声机,呼吸光晕此起此伏,随着奥黛丽·赫本的经典曲目在耳边响起、萦绕,那些经典的电影片段也一幕幕地浮现脑海: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

《岁月永恒》设计引用当代电影《泰坦尼克号》,以"永恒"作题。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延展、流动、交融,于无限的三维空间中,诠释时间概念"岁月永恒"。本是流水无意,却因现代科技的介入,化为雕塑水幕,数字图文在"时光"里不断闪烁、回旋,让人铭记那光辉时刻。

匠心独运

设计师对自己的作品严加思索,雕塑工作者对待作品的精雕细琢,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追求艺术完美和极致时保持一颗匠心。每一笔设计的线条是创意的细胞,一次次样品推演是技术的突破,一敲一击的千锤百炼是作品的人文精魄,都无不散发着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

一百二十多年后电影平民化的当今,橙园内这一场时空蒙太奇,用当代与经典交织的产物予人更多思考,用视觉和听觉一并的互动予人独特体验,从平静怀旧的黄金时代,到情绪高涨的当代,及至蕴含着意识形态的传递的未来,都传达了各自的美学和情感。

设计师自述

现代的审美艺术不仅仅只有观看属性,更多地具备与公众发生链接的情感共鸣,即体验感,互动性,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去阅读艺术品的魅力。艺术品置于空间中作为艺术载体,是辅助功能空间美的需要,让空间变得并不那么沉寂。区域分布着重要考虑对建筑景观的关系,围合的空间,开敞的空间以怎样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去匹配环境这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宏观分析整个空间的故事逻辑,呈现逻辑应该是分级的,突出重点弱化小空间(根据人行动线参与的多或少而定),这里的故事主题是一个精神IP,艺术品表现是要与之呼应的。对于美学,我认为是一种价值属性,完善人与社会,体现生活关怀的艺术情节,美学已不仅仅是一种关于审美趣味的理论,而是融入个人群体生活,当代美学也不只是形式美学的媒介意义,更像是一种哲学文化。

| 设计总监 |

陈沿均先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景观雕塑专业,从事酒店艺术、商业地产项目设计七年。拥有过多家设计公司的设计经验使他养成思维缜密,匠心独特的个人素养,一直探索文化.商业.艺术的结合,秉着坚持创意突破的态度下,追求品质与精神的完美理念。

| 设计主创 |

邓智超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事酒店、商业地产项目设计十余年。拥有在香港、深圳国际设计公司的设计经验。这些经验使他形成了独到的个人思想体系,并与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完美结合。在创新的同时去思考当下和探索未来是他一直坚持的设计态度。

钟慰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事商业地产项目设计三年,擅于把商业价值作为起点,融合声光电等跨媒介艺术手法,为商业注入新生命。 "美的背后是逻辑"作为个人设计理念,常伴左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