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与想象的催化剂

造就城市独特魅力的源泉在于公共空间的品质与活力,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生剂。
?
"为美丽河北而规划设计——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竞赛"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官方网站即可报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提出的"60%公共艺术计划"思考公共艺术激发城市活力的可能性,这对"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的参赛选手们具有创作思路上的借鉴意义。


王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之所以是"公共"的,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设置地点在公共场所,而是因为她把"公共"的概念作为一种对象,针对"公共"提出或回答问题,创造公众交互的平台,对大众生活和人文精神带来富有创新价值的推动,并培育公众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由于更注重大众的参与互动,更强调公共艺术的引发过程,公共艺术成为公共生活的起搏器。当公共艺术定位由公共空间的"艺术品"提升到较多元的"公共艺术计划", 推动艺术与自然、城市、乡村、社区、公众之间的新的可能性,通过广泛的合作、多维的空间延展使之超越艺术作品本体的物质形态,将公共、大众和艺术联结成一个新的领域,成为集艺术、公共事件、社会话题、市民互动、媒体传播、创造活力和文化节日的媒介和平台。

费城现代艺术协会主席卡登(Janet KarDon)评价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一种联结社会服务为基础,籍由公共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使得公众福利被强化。"

"60%公共艺术计划"基于一种特定的理念——百分之六十由艺术家完成,百分之四十由艺术家引领公众或与自然气象形成发酵生长的艺术策划或创作。策划人或艺术家是乐队的指挥,负责串联这些乐章,在计划呈现的时候,大众往往会惊喜于自己的片断被放大并呈现于公共视野,甚至自己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只是每个人只保留了一段乐谱,这段乐谱有可能在组装后形成艺术的整体,也有可能仅仅是一个片断性的乐思或者动机。

"60%公共艺术计划"的意义是将公共艺术从一个单纯艺术领域中飞越出来,使艺术成为植入公共生活土壤中的"种子",大众成为公共艺术"发生"过程的一部分,让艺术成为公共生活的精神佳肴,延伸喜悦、激发创意,诱发文化的"生长",使艺术之花盛开。

交换思想,启迪文明

书之帕特农神庙

THE PARTHENON OF BOOKS

01

这个名为"书之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 of Books)"的大型艺术装置是阿根廷著名艺术家 玛塔·米努欣(Marta Minujín )的作品。


弗雷德里希广场上的"书之帕特农神庙"

一座与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相同尺度,用钢架与 10 万本书搭成的"帕特农神庙" 德国卡塞尔市的弗雷德里希广场上,这是2017年第 14 届卡塞尔文献展上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捐赠的10 万本书,其中的许多书籍曾是禁书,甚至至今仍被禁止在一些国家传播。


与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相同尺度公共艺术装置作品"书之帕特农神庙"

作品所在的地点曾经是德国青年的焚书场所之一,1933 年纳粹夺权并鼓动发起"对抗德意志精神"运动之后,大约有 2000 本不符合纳粹理念的书籍被焚毁。德国批评家福尔克尔·魏德曼在《焚书之书》中详细记载了纳粹焚书的起因令人震惊。最早倡议焚书的并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些有组织的德国大学生,他们宣布:"由于无耻煽动世界犹太人反对德国,由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把对犹太人起败坏作用的文献公开烧毁。"德国大学生组织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公布了"反对非德意志精神的12条论纲",公开宣扬对犹太人和希伯来文书籍的仇恨。

84 年前这场文化浩劫爆发时,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著作也在被禁之列,她曾给德国的学生写过一封信:"如果你们认为自己可以扼杀思想,那么只能说你们不懂历史。暴君们已如此尝试过数次,但是那些思想只会凭自身之力直起反抗,并摧毁他们。你可以焚毁我的书以及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们创作的书籍,但是他们的思想已通过百万条渠道渗透而出,并且会继续激励其他的头脑……"

<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