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12位权威专家点评艾特奖,第10届获奖榜单5月16日揭晓

日前,记者从艾特奖组委会获悉,第10届艾特奖颁奖盛典将于5月16日举行全球颁奖典礼。受全球疫情影响,艾特奖组委会特别联合腾讯科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以线上全球直播方式进行"云"颁奖。届时,国内知名媒体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南方+、爱奇艺、企鹅直播、Bilibili,以及国际知名网站Facebook、YouTube等平台将进行全球直播或转播,预计覆盖百万观众。

第十届艾特奖国际评审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担任主席,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博士、台湾亚洲大学副校长刘育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仲德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贾倍思,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创院院长彭军,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许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克扬,以及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公司Benoy环球董事Trevor Vivian,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公司MVRDV亚洲总监Steven Smit,墨西哥知名建筑事务所FR-EE合伙人Mauricio Ceballos Pressler等12位来自全球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联袂组成。

据评审团成员介绍,第10届艾特奖共收到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设计项目7637个,囊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灯光设计和陈设艺术(软装设计),涵盖18个空间类别。评审团成员一致认为,第十届艾特奖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参赛设计师人数、参赛作品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可以说是好作品频出,一些出类拔萃的设计作品得到评审团12位成员一致首肯全票竞出,这在历届评审中是极为罕见的。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董事长及总建筑师

孟建民:在今年的艾特奖参赛作品中,我看到了不少在技术和材料方面的创新理念,也有一些作品尤为注重人文、环保和绿色生态概念。比如,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National Museum of Qatar Gift Shops),木质构件采用了3D打印技术以人工方式进行组合拼装,项目具有较高的完成度,既重现了当地的自然地貌,又给人以一种未来感的空间体验;在越南西贡落成的Sky House,巧妙的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传递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共存的概念。学习、交流和合作,这三点对提高我国的设计行业水平、促进全球设计行业发展很关键。中国设计师已经从以往的"仿学"、"反思"阶段进入到"原创"阶段,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设计师走向国际舞台,艾特奖的持续举办,不仅将海外设计师的优秀作品带入中国,同时更多的将中国最前沿的设计水平介绍给世界。为此,期待艾特奖评选越来越走向"国际标准"。

△刘育东:哈佛大学建筑学博士、亚洲大学副校长、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创所教授

刘育东:我认为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他能够在所有当代的建筑作品中有独特性;二是建筑是"人造物",他的生命必须与"自然物",也即周围环境、大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呼应;三是透过这个建筑作品,我们能看到建筑设计师的建造用心,是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表现。对于今年的艾特奖参赛作品,我认为有两三件作品国际水准是很高的,它的室内设计、建筑外观设计,包括与项目所在地外部大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都融合的非常好。因为我在美国、意大利、威尼斯、以色列、日本等国家也都有参与很多权威建筑设计奖项的评审工作,所以我认为今年的这几件作品是可以上国际前几名杂志的水准。相比艾特奖过去几届的作品,今年是整体维持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包括参赛作品的国家分布也是非常的广泛,53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这是我在其他奖项评审中看不到的,这也是今年非常突出的一个亮点。

△王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匈牙利(国立)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铁:从艾特奖诞生到今天我是一直在跟进评审,同时也学习到很多好的思想方法,看到世界建筑设计越来越趋于新建筑文化痕迹。科学性已成为人类建筑设计从业者共同的价值观,这门古老的行业终于从各国间地域文化走进国际建筑文化,国际语言将成为今后智慧科技建筑发展的轨迹。我认为建筑设计必须具备四点:一是结构体是建筑的生命,二是智能化是时代内核,三是高质量是安全使用的保证,四是表皮是艺术表现力的表情衣服。建筑学是按百年一个台阶发展的行业,五十年一小步行走的,下一个百年的建筑设计将走向科学智能。从本次艾特奖看世界设计作品,可以说是行业的集体进步,整体性比较好。

△许楗: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

许楗:今年的艾特奖评审作品数量应该是最多的,又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评审工作全部采用网上评审系统进行,这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使全世界各地的专家能够高效、集约的展开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时代高科技术的作用,践行绿色环保行动理念。从今年的参赛作品来看,大都是水准非常高的佳作,从设计理念、设计手法、技术材料运用等方面呈现出许多独创性的优秀作品,尤其在发掘人文内涵、探索的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以及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少的亮点。设计师们普遍更加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许多设计作品反映出这方面思考,建筑类中的作品对所处地域环境都给出了非常富有创意的回应,发掘自然气候、大地景观、地域文化、地方材料及工艺等方面要素演绎创作的作品都具有鲜明个性,越来越少的看到像前几年国内常见的那些"高大上的套路设计",更多的是精细化的、追求简约(极简)设计理念的作品。重新研究建造的方式,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作为主材设计;对老旧建筑、工业遗产的改造再生,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利用设计等亮点很多。

△张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