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图式作品展闭幕沙龙丨围绕地方与图式的激烈探讨

2019年9月15日下午,"地方图式"地方工作室作品展闭幕沙龙于UED杂志社成功举办。闭幕沙龙邀请到包含国内知名学者、建筑师、教育家等十多位嘉宾共同出席,参与这一学术对谈。同时,闭幕会沙龙聚集当代建筑界的领军人物、新锐建筑师和学者,分享地方实践的最新思潮和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并启发地方建筑的发展与未来。

2018年8月,魏春雨与《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共同出版了UED 114期"魏春雨:地方图式"杂志。2019年7月,"地方图式"地方工作室作品展闭幕沙龙暨UED杂志魏春雨专辑北京发布会于崔愷院士设计的中间艺术家工坊三层盛大举办。魏春雨院长展开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工作室近年重要作品及设计思想。两场圆桌对谈上,嘉宾们围绕"建筑在地性""建筑图式语言"两个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场面热闹非凡。为期两个月的"地方图式"地方工作室作品展展览期间,吸引了上百位设计师、高校学子前来观展。展览活动希望促进社会各界对于"地方图式"的了解、关注和探讨;闭幕活动力图推进专业领域的交流,促进当代中国建筑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展览回顾

"地方图式"展览以魏春雨的建筑创作: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田汉文化园、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建筑群等为代表作品为主,于 2019.7.21-2019.9月上旬期间于UED画廊展出。侧面体现出地方工作室根植于湖南地域文化,却不局限于地域性的表达。

魏春雨介绍陈展作品 © UED

地方虽是一个空间定位,但早已超过其原有意义。魏春雨结合近年来的设计实践如"田汉文化园""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陈述道:"地方"不再是简单的地方,我们更希望立足"地方"、以图式概念超越地方。把地方拓展为一种认知、一种审美和一种设计态度乃至价值体系,并用类型、分形、图式……去超越简单物理意义上和空间意义上的"地方",回归内心自省,进而到达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空间,这是地方工作室设计的复兴之路和现代之路。

闭幕致辞 · 主题对谈

《城市·环境·设计》(UED)执行主编 柳青 © UED

9月15日下午"地方图式"地方工作室作品展闭幕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城市·环境·设计》(UED)执行主编柳青首先介绍了参与闭幕沙龙的到场嘉宾,随后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地方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魏春雨致辞并向现场来宾介绍陈展的展品和作品背后的"地方图式"。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地方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魏春雨 © UED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从一幅带有浓厚契里柯形而上画派风格的绘画作品切入,从中原与湖南的对比中引出现代与地域的概念,关注"地域中的现代性""现代性中的地域表达",提出基于类型学对地域类型的研究,通过探索形式背后、形而上的逻辑,形成场所语境,提炼出一套形式之上的"地方图式"。同时在近年的创作实践中,他更多地关注建筑本身的自治性,认为建筑是至上的,试图让功能适应建筑,用逻辑和情景图式语言营造场所空间。随后他介绍了一系列创作作品并阐述了作品背后的思考:我们立足"地方",而又以图式的概念超越"地方"。"地方"已不是一种简单的时空定位,它是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某种图式,是一种我们在设计之路上一直追寻的心灵慰藉。只有我们回归到内心自省,我们才能认知"地方"。

闭幕致辞结束后,到场嘉宾聚集在一起,展开了这次的闭幕沙龙。对谈活动的主持人是ADA 研究中心 /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黄元炤

闭幕沙龙现场 © UED

ADA 研究中心 /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黄元炤 © UED

ADA 研究中心 /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黄元炤首先简要回顾了下此次作品展,并总结了几个关键词:现代、理性、秩序、指向性、抽象。随后邀请参与对谈的嘉宾谈一谈对"地方图式"的理解。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邵韦平 © UED

作为实践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邵韦平认为建筑应该与时俱进,与自身功能、文化背景、业主需求密切相连,而特定场景式的塑造应该是大背景下的个性化刻画,如果针对某个场景图式做对应的设计反倒会限制设计的开放性。总的来说设计不一定要对应某一种图式,当代建筑更多地要强调使用者的感受,包括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保持一种开放性的姿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朱锫 © UED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朱锫从《建筑四要素》谈起,认为"地方图式"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感受,试图超越常人的基本经验,讲述一种精神上的神秘感,与之相对的在物质性的需求上有意对人与建筑的关系有所忽略。他提出在地域类型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气候条件,那么如何去反映地域的气候特征成为当下要突破的一个学术问题,确实西方现代主义积累的经验对中国在地实践提供很多启发,然而更多的恰恰要在原始的地域的老建筑中寻求。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教授 张路峰 © UED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教授张路峰认为"在地"的概念反映到创作中是比较困难的,它是一个更大范围上的地域问题,同时也要和当地的气候,当地的生活、历史有关。此外他也认为建筑的精神性是不能脱离人的使用独立存在的,建筑空间的神圣性不应该因为人的活动而减弱,其神圣性是来自于建筑本身而不是建筑师。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建成 © UED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建成认为"地方图式"已经不再是传统和通常意义的地域性或者"本土"这么简单,实际上它已经跨越了湖南,超越了湖南,是一种更加普适的广义的概念,他希望魏春雨能够坚持自己建筑的理想。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宇舫 © UED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宇舫认为我们都不能脱离时代的共识性,必然会受到现代主义先贤们的影响,也包括当代优秀建筑师对于材料对于空间的认识,这是因为我们毕竟是处于这个时代,也恰恰说明我们是为这个时代而创作。关于契里柯的作品的影响,周宇舫认为其实艺术作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每个人都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如果说一定要用用艺术作品去对位建筑创作,从阐释学的角度思考是并不存在的,一个文本可以有众多阐释,创作者自身也可以进行阐释。

MAD 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党群 © UED

MAD 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党群认为中西方在国家、哲学、文化、生活习惯各个层面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那么在面对这种巨大的差异性时,是否应该引用西方的艺术,西方建筑的构成方式,用西方的思维理论和方法论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在地实践是值得商榷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副教授 张昕楠 © UED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副教授张昕楠认为契里柯的绘画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时空性的阅读,是现代主义在空间讨论中对时空叙事进行的一种表征,这种做法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中、风景园林中,山水画中都存在着类似的传统。此外,阿尔多·罗西在契里柯的绘画作品中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意大利的形式、类型的拼贴之于事件场所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借用契里柯的作品表述"图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TAOA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陶磊 © UED

TAOA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陶磊认为每个建筑师对于建筑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应该以人的尺度或者人的行为这种单一的模式考虑这个问题。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对建筑本体的追求愈发深刻,建筑师包括个性化的表现会自然而然地改变。

野城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野城 © UED

野城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野城认为契里柯对于我们来说更多地像一个梦镜,一些有意打乱的现实的破碎场景,是趋向于内向性的艺术家内心意象的表现。"地方图式"可以细分为"地方"与"图式"两个部分,"地方"是一种概念上的理论诉求,而在实践的创作上更加强调"图式"这个核心本身。

德国科隆RSAA 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庄子玉 © UED

德国科隆RSAA 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庄子玉认为"图式"是具有一种人的内在价值的。在这个快销的时代,原型的迭代非常迅速,由于功能与内容的既定关系以及原型与当下的关联,对于原型的自治性的关联性的探索其实是比较少的,导致建筑作品本身与当下的关联性造成内在价值的缺失,所以如何在一种平衡性里去获得这种价值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Pills 创始人,镜像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王子耕 © UED

在建筑与人的关系的问题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Pills 创始人,镜像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子耕认为大部分人对于审美、经验、价值观上的独裁者是抱有认同的态度的,从建筑师的角度完全有理由追求建筑本身的自治性,强调建筑的精神性。

合影 · 圆满落幕

在"地方图式"地方工作室作品展闭幕沙龙的结束陈词环节中,魏春雨诚挚地表示对地方工作室、湖大校友会、UED杂志社等组织活动的各方"力量"的感谢并致落幕辞。最后主持人黄元炤宣布闭幕沙龙结束并邀请到场嘉宾合影。

主办单位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时间

9月15日(周日)14:30 — 17:00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中间艺术家工坊三层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