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大师邂逅邯郸丨多米尼克·佩罗团队专访:工业遗址的拼图与重构

"建筑无需沿着历史上已有的建筑之路走下去,我们就是历史,我们的生活本身就带着历史的意味。"

——多米尼克·佩罗

千年古城邯郸,是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自战国时期始为赵国国都,历史悠久,是众多成语典故的故乡。邯郸,也是我国红色文化旅游胜地,中国指南针的发源地,为中华历史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址,有"中华第一城"之称。著名的赵武灵王骑马射箭的巨大雕像在这里熠熠生辉。

魅力邯郸 © 邯郸政府

邯郸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钢铁文化、磁山文化、赵王城遗址文化,还有磁州窑文化等等。磁州窑遗址是中国古代工业遗产之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黑白对比,风格独特,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曾非常繁荣,如"白地黑花",在我国瓷器绘画装饰中以独特的黑白美学开启了彩绘瓷器的先河。

磁州窑图案中以花鸟鱼为主要题材,也有山水人物题材纹饰,以方枕、白瓷容器为主,为民间珍宝,颇受欢迎的民间艺术。

白地黑花鱼藻纹盆(元)邯郸市博物馆藏 © NET

白地黑花山水人物纹梅瓶(元)邯郸市博物馆藏 © NET

漫步在邯郸城内,随处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古城的魅力,这座蕴含着文化基因的璀璨明珠,在城市演变的进程中正面临着工业遗产转型的契机。

邯钢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工业遗产转型复兴",邀请国内外六家顶级设计大师团队共同探讨当下中国城市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机遇。


法国著名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的作品享有国际声誉,曾荣获法国建筑奖、密斯·凡·德罗等多项大奖,常以地理学视角、极简主义的方式,光、透明、重复的建筑语汇,从还原建筑本质的思维出发,创作出了数座里程碑式震撼的作品,如法国国家图书馆、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西班牙马德里Arganzuela人行桥等。他关注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善于调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他对现象学有着深刻的理解,注重建筑的自由存在,认为建筑应脱离历史的轨迹,更应接近自然的本源。他的作品有着法式的浪漫色彩,不断探索着让建筑"起死回生"的艺术。

本次推文为大家带来多米尼克·佩罗大师的专访。

访谈 | Interview—

Q1: 第三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邯郸)包含邯钢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Q-CITY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两大模块。分别面向国内外城市更新领域的顶尖大师以及多专业、跨领域的青年设计师、艺术家、新型技术人员征集城市更新方案。您对这种国内外顶尖设计大师竞赛以及多专业跨领域的青年设计竞赛的形式来应对复杂的城市建设问题有什么看法?


多米尼克·佩罗: 第三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邯郸)是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创新形式的竞赛,它在研究范围和在项目设计的自由度方面都是非常开放的。这场竞赛不同于在严格的预设框架内推进各个开发阶段的传统城市规划项目,它对项目框架的要求更宽松,这无疑会激发参赛团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传统的城市竞赛不同,这次竞赛收集的新想法将为该地区提出新的政策指导,而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方式。 这种类型的方式还可以激发创造力,同时汇聚所有类型的设计师和创作者。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令人激动的方式,我衷心希望这次竞赛能够为这个复杂的城市场地提出长远的想法和新的观点。

Q2: 请问您对邯郸这座城市印象如何?您打算怎么处理:改造的邯钢东厂片区与短期内依旧会从事生产的西厂区以及赵王城遗址三者之间的关系?

多米尼克·佩罗: 该场地约占邯郸市约四分之一的面积,由重要的工业遗产、多种景观、河流、运河等各样的建筑元素组成。我们的提案旨在结合其不同元素,并定义一种既可以保护又可以利用工业遗产的拼接方式。我们的宗旨不是要寻求标准化,而是要让各种要素共存,结合和互动,以创建一个新的统一的区域。该地区由不同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还能够容纳新的活动和交通轴线,从而提高整体凝聚力。

邯郸 © 邯郸政府

Q3: 工业遗产凝结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印迹,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此外,城市之中的工业遗产还与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记忆息息相关。能否结合您过去的工作经验,结合邯钢的现状,谈一下从城市规划的专业角度如何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如何找到自己将来的发展路径?

多米尼克·佩罗: 该项目不仅涉及工业建筑的修复,它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基于工业遗产的城市项目,从现有资源中汲取力量开发新的城市结构。从工厂的功能来看,我们旨在用主要的交通轴来再利用旧的铁轨,并修复现有工业结构中的人行天桥和连接系统。旧工业交通系统的恢复和再利用为该地区定义了新的城市网络。在这个连贯的网络基础上我们自然会对工业建筑进行修复,但该项目首要突出还是工业遗产的城市方面。这种工作方向是整合和保留城市记忆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在广泛范围内促进区域的新发展。

邯钢现状 © CBC

邯钢现状 © CBC

Q4: 有一些声音认为在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片区进行改造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如对于遗留的工业污染的处理等,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沉没成本,因而所投入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直接进行建设的成本。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争论?作为设计力量,您认为该怎样平衡工业遗产改造造成的投入和回报之间的矛盾?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案例作品?

多米尼克·佩罗: 处理工业污染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其产生的成本消耗问题也是设计中必须要被考虑的。在邯郸,我们希望通过采用生态和经济实用的植物除污技术("生物修复")来制定一种除污策略,该技术可以将方案的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处理工业污染和提高植物覆盖率。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植物降解(降解靠近地面的有机化合物),植物抽取(从土壤中去除有机化合物)或植物俘获(使用各种植物的根系使土壤中的非有机化合物停止流动)。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更传统的去污染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其原理是使用最适合土壤污染的技术,并利用其来最大程度地进行生物修复。大型公园的开发可以帮助清理场地污染,该项目可以成为研究清理此类污染的大型实验室。

邯钢东厂片区 © CBC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考虑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可带来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附加值是很有趣的。德国以前最大的采矿场,鲁尔区的佐尔韦雷因煤矿工业园区(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的改造,是混合干预手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将建筑保护,自然保护和新功能引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方案为整个工业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调,鲁尔博物馆(Ruhr Museum)现坐落于原洗煤厂中,许多国际化建筑也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为场地非凡的新生活赋予了文化意义。

鲁尔区的佐尔韦雷因煤矿工业园区 © NET

曾是欧洲最大的煤厂(1973-1993) © Frank Vinken / Zollverein Foundation

鲁尔区的佐尔韦雷因煤矿工业园区 © NET

Q5:邯钢东厂区承载着邯郸市的工业记忆和历史沉淀,您觉得对于邯钢片区的工业遗产改造如何保留邯郸的城市特色?同时又如何带动城市的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多米尼克·佩罗: 对我们来说,保留邯郸的城市特色很重要。我们的项目方案就像一个拼图,整合了多个现有社区。 这些已建成的区域在我们的设计方案中将被保留。我们不仅要在历史记忆与现代性之间取得平衡,还希望通过现代性将记忆带入生活,在现代建设中充分利用过往记忆。整个项目的不同部分相互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对立,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区域。